想要学好物理,就要掌握好初中物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刻度尺使用方法:a.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温度计使用方法: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4.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6.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7.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8.记忆合金: 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9.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10.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期末考试高频考点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3、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5、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6、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7、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9、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