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初中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为了方便大家复习,下面整理了部分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元朝的大一统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大元"
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⑤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全国。
2.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义性:反对蒙古的掠夺和虐杀,是正义的。
②元朝统一的进步性: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文天祥的精神: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和高风亮节等,值得继承和发扬。
3.元朝的民族政策
(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2)目的: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强化统治。
(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
4.元朝的制度
(1)经济:改革蒙古旧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2)政治:①中央:设立中书省,同时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别行政区,由宣政院管理,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④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5.元朝的对外交往
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时是世界性的商业大都市②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文艺复兴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
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④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必背知识点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2.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4.建国初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5.一五计划(1953—1957年):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8.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民族脊梁: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
11.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开始:1966年《五·一六通知》《十六条》的通过。结束: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召开。思想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策: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3. 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内容:分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4.经济特区: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加海南。
1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上一篇:三年级荷花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