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句话出自《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全句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上一篇: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及主人公简介
下一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