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它是汉武帝时设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阳关,是汉朝就已经设置的边关名,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阳关故址在今天甘肃省敦煌县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古董滩因曾经发现古币、铜箭头、陶盅、石磨等大量汉代文物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认为古董滩就是汉代以后阳关。也有不同的说法,《甘肃新通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但不管阳关的故址是古董滩还是红山口,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成为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
作者: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一篇:指鹿为马的故事及相关人物简介
下一篇:周公诫子翻译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