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英语成绩高,一定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点,供参考。
1.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段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
2.常见结构
(1)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否定句在will/shall后加not)。
I will go to the movies. 我要去看电影。
(2)be going to+动词原形。
We are going to Shanghai next Monday.下周一我们去上海。
(3)用于"I expect, I'm sure, I think, I wonder等的宾语从句"中。
Don't worry about the exam. I'm sure you'll pass.不要担心这次考试,我确信你会通过的。
(4)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中。
Work hard and you will succeed.如果你努力,就会成功的。
(5)与表示时间或条件的状语从句连用。
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he arrives.他一到我就通知你。
虚拟语气如果我们所说的不是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愿望、建议或是一种实现不了的空想就用虚拟语气。
注意:条件句分两种,真实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只有在虚拟(非真实)条件句中,才用虚拟语气;而在真实条件句中,要用陈述语气。
请比较:
(1)If it is sunny tomorrow , we’ll go to the zoo。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将会去公园。
在这句话中,明天天气好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并非虚拟、幻想,因此是真实条件句,在本句中,适用“主将从现。”
(2)If I were you , I would go at once。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立刻就走。
在这句话中,条件句“如果我是你”,但事实上,我不可能成为你,这只是假设的情况,没有实现的可能。当条件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可以说没有时,就需要用虚拟语气来表示。
虚拟语气表示和现在的事实相反,从句用一般过时,主句用“should/would/could/ might 动词原形。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1.“主语+谓语”(即“主谓”句型)
例:They arrived in Harbin yesterday morning.
分析:“they”(主语)“arrived”(谓语)。
2.“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谓宾”句型)
例:I study English.
分析:“I”(主语)“study”(谓语动作)“English”(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
3.“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即“主谓双宾”句型)
例:Our teacher taught us English.
分析:“our teacher”(主语)“教”(谓语动作)“us”(间接宾语)“English”(直接宾语)。
4.“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即“主谓宾宾补”句型)
例:He asked her to go there.
分析:“he”(主语)“asked”(谓语动作)“her”(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to go there”(补语—补充说明宾语做什么)。
5.“主语+系动词+表语”(即“主系表”句型)
常用的系动词有be, keep,lie, remain, stand, become, fall, get, go, grow, turn, look, feel, seem, smell, sound, taste, 等。
例:I am a teacher. 我是一名老师
分析:“I”(主语)“am”(系动词)“a teacher”(表语—即表明主语的身份)。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1.主动语态是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使动方的语态。在主动语态中,谓语的动作源自主语,而施加于宾语。
2.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
3.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
在主动语态中,主语后面接人(be +动词原型);被动语态(be+动词过去分词)。
举例:
(1)主动语态:The snowslide killed him. 雪崩害死了他。
被动语态:He was killed by the snowslide. 他死于雪崩。
(2)主动语态:We use electricity to run machines. 我们用电力来开动机器。
被动语态:Electricity is used to run machines. 电力被我们用来开动机器。
(3)主动语态: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in 1876.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
被动语态: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by Bell in1876.电话是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政治必背知识点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