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整理了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供参考。
电学公式(1)电流强度定义式:I=Q/t
(2)电阻与电阻率:R=ρ/S
(3)欧姆定律公式:I=U/R
(4)串联电路公式
电流处处相等:I=I1=I2
电压累加关系:U=U1+U2
电阻累加关系:R=R1+R2
(5)并联电路公式
电压处处相等:U=U1+U2
电流累加关系:I=I1+I2
等效电阻公式:R=R1R2/(R1+R2)
(6)电功公式:W=UIt
(7)电功率公式:P=UI
(8)电功与电功率关系式:W=Pt=UIt=UQ
(9)电功率推导式:P=I2R=U2/R
(10)电功推导式:W=I2Rt=U2t/R
电学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建立物理图景,确定不同状态下的电路连接方式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2.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相关量、相等量和所求量,以图助思。
3.在电路发生变化时,分析原因。在电路变化时,应分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在变化中抓住不变量,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
4.利用不变量、相关量、相等量或比例关系及电路特点列出方程并求解。
液化和气化(一)液化
1.定义: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2.实现液化的手段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二)气化
1.定义
气化即气的运行变化,哲学上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人体的气化是指体内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
2.气化分为
(1)蒸发;(2)沸腾。
(三)蒸发
1.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自身的温度;
(2)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通速度;
(4)液体自身的湿度。
(四)沸腾
1.定义
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2.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2)能从外界继续吸热。
杠杆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
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电流:电流表电压:电压表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电功率:伏安法或电能表、秒表。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上一篇:奥运五环黄环代表什么洲
下一篇:稻草人的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