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进入初中阶段,孩子就已经处于叛逆期。更何况初三的孩子还要面临中考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呢?
稳定初三孩子的情绪,家长做朋友般的聆听者人在一生中,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叛逆期,第一次出现在2-3岁,孩子主要表现为较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第二次则出现在12-16岁,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独立是这一阶段的最突出表现。而初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现象”在这个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这不是所谓的90后的独特表现,家长不能盲目的怪这些初三孩子。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做学生的我曾经一直是个标准的三好学生,但是在初中阶段也无可避免的出现了叛逆期表现,大约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家长却对我束手无策?其实这个阶段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一定不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哦。
小编推荐:初中生叛逆如何处理
处于青春期的初三孩子面对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升学的巨大压力和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不管是什么学习成绩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并要付出第一次如此努力的付出。他们都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等产生疑问。
如何配孩子顺利度过初三初三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他们不仅面对可能左右自己发展的升学压力,而且也面临着影响自己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困扰,每个孩子都特别希望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提醒各位家长,在给予初三孩子温暖关注的同时,还要掌握关注的“度”。如果这个“度”处理的不合理,反而会给初三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给予初三孩子“恰到好处”的关注。
每当初三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初三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初三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初三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初三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没考好,就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聪明,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长期抹煞孩子的成绩,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逐渐变得自卑、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