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封开县广信中学的一些知识点,和广东省省一级中学有哪些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市,县城江口镇坐落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国家一级水泥路321国道穿城而过.
2.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更是一块诱人开发的宝地。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县城江口镇座落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321国道穿城而过,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西江、贺江横贯其中,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各类通讯设施齐全。
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但做过汉朝300年的岭南首府,而且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了2万多年。
封开县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199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封开县龙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朝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标迈进。龙山溶洞、斑石、千层峰、十里画廊、贺江风光、金装淘金等景点驰名中外。县内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各具特点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历史悠久、品类齐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古建筑、古窑址遍布全县。此外,在封开县历史上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师——汉代开岭南经学之先的陈钦、陈元父子,扬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以及万人武装的缔造者刘谦,南汉开国之君刘隐,天才军事家苏章和嘉庆皇帝的老师钱鸿施等历史名人。
目前,县有4所普通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9所独立初中,215所完全小学;全县在校中小学生6.5万人。校舍面积32万平方米,生均约5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共有实验室、仪器室600多间,面积4万多平方米;全县学校有电脑室11个,电脑500多台;语音实验室12个,语音设备600多套;全县各中小学布局比较合理,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封开县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普九”的水平和程度,改造薄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等。封开县体育管理中心创建于1961年,当时命名为封开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封开县体育局,2002年更名为县体育管理中心。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从1961年的两人,发展至今已达22人。体育管理体中心下属机构——县业余体校创建于1961年,从原来运动队仅有二个项目10多人的基础发展到目前七个项目100多人。向国家、省、市运动队高等学校输送了近500多名优秀体育苗子和体育骨干,体育队伍不断壮大,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县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为0.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2.8%。封开县体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场地建设以及体育产业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封开县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4月(附设文化馆内)。新馆于1985年元月正式落成启用,该馆座落于江口镇河堤二路一巷一号,江滨公园内。馆舍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全馆分设15个室,其中首层设有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座位160个,讲座室115平方米,可供150人上课、报告会等使用,办公室三间;二楼设图书外借室、农村科技资料咨询室、采编室、资料室、书库等,可供读者外借、查资料、提供咨询等服务;三楼设会议室、课室,可供各类型会议学习、讲课、展览等活动使用。
封开县属南亚热带地缘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综合项目开发示范县。县内盛产竹木、黄烟、蜂蜜、杏花鸡、麻竹笋、莲都羊,冬菇、猴头菇、白马茶、麒麟李、长岗油栗等名优特产。到封开旅游,除了饱览到美好的封开风光,还可以品尝到名闻遐迩的杏花鸡、莲都山羊、贺江河鲜,并可以吃到封开的特色山珍以及渔涝脉菜、香甜南瓜、山边野菜等地道的绿色环保食品。
广东省一级中学是由广东省教育厅评定的一级公办中学,包括初级中学47所,高级完全中学216所。
1、初中47所
广州市5所
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番禺区市桥镇星海中学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学
广州市富丽中学
洛溪新城中学
深圳市18所
福田区莲花中学
福田区上步中学
罗湖区笋岗中学
罗湖区桂园中学
南山区荔香中学
南山外国语学校(九年一贯制)
南山区蛇口中学
宝安区公明中学
宝安区海湾中学
宝安区观澜第二中学
宝安区文汇中学
宝安区福永中学
宝安区松岗中学
龙岗区布吉中学
龙岗区平湖中学
龙岗区坪地中学
龙岗区光祖中学
龙岗区坪山中学
东莞市1所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汕头市3所
汕头市飞厦中学
汕头市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
汕头市澄海区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
佛山市13所
禅城区南庄镇第三中学
禅城区南庄镇南庄中学
南海区盐步中学
南海区里水中学
南海区九江镇中学
南海小塘镇初级中学
南海区平洲二中
南海区沙头镇华光中学
南海区松岗镇桃园初级中学
南海区大沥许海初级中学
南海区大沥初级中学
顺德区北滘镇城区初级中学
顺德区大墩初级中学
韶关市2所
韶关市第九中学
韶关市第十四中学
中山市1所
中山市三角中学
江门市3所
江门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台山市学业中学
新会区创新初级中学
茂名市1所
信宜市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
潮州市1所
潮安县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
揭阳市2所
榕城区真理中学
揭西县纪达中学
2、高中216所
省直2所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州市38所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东广雅中学
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铁路第一中学
广州市第三中学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育才中学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五中学
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一中学
广州市第四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广州市恒福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培英中学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州石化中学
广州开发区中学
花都区秀全中学
广东仲元中学
番禺区番禺中学
番禺区象贤中学
从化市从化中学
增城市增城中学
广州市玉岩中学
深圳市21所
深圳中学
深圳实验学校(含高中、初中、小学、幼儿部)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
深圳市高级中学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深圳市红岭中学
福田区福田中学
罗湖区翠园中学
深圳市碧波中学
罗湖区滨河中学
盐田区沙头角中学
南山区华侨城中学
南山区南头中学
深圳蛇口育才中学
宝安区宝安中学
宝安区新安中学
宝安区西乡中学
宝安区沙井中学
龙城中学(龙岗区)
平冈中学(龙岗区)
布吉高级中学(龙岗区)
东莞市6所
东莞市东莞中学
东莞市高级中学
东莞市实验中学
东莞市莞城第一中学
东莞市常平中学
东莞市厚街中学
珠海市5所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四中学
斗门区第一中学
汕头市9所
广东汕头金山中学
汕头市第一中学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汕头市聿怀中学
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
汕头市澄海中学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
汕头市潮阳黄图盛纪念中学
佛山市26所
佛山市第一中学
佛山市第三中学
佛山市荣山中学
南海区石门中学
南海区桂城中学
南海区南海中学
南海区桂华中学
南海区第一中学
南海区九江中学
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顺德区第一中学
顺德区李兆基中学
顺德区梁銶琚中学
顺德区北滘中学
顺德区桂洲中学
顺德区伦教中学
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顺德区青云中学
顺德区乐从中学
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顺德区容山中学
顺德区勒流中学
顺德区杏坛中学
顺德区均安中学
顺德区龙江中学
高明区第一中学
三水区华侨中学
三水区三水中学
韶关市10所
广东北江中学
韶关市第一中学
韶关田家炳中学
仁化县仁化中学
始兴县始兴中学
乐昌市第一中学
南雄市南雄中学
南雄市第一中学
曲江县曲江中学
翁源县翁源中学
梅州市12所
广东梅州东山中学
梅州***中学
梅江区梅州中学
梅县区高级中学
梅县区松口中学
兴宁市第一中学
兴宁市田家炳中学
平远县平远中学
蕉岭县蕉岭中学
丰顺县丰顺中学
大埔县虎山中学
五华县水寨中学
惠州市7所
惠州市第一中学
惠州市第八中学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惠阳区第一中学
惠阳区崇雅中学
博罗县博罗中学
惠东平山中学
汕尾市2所
海丰县彭湃中学
汕尾市林伟华中学
中山市3所
中山市第一中学
中山市华侨中学
中山纪念中学
江门市15所
江门市第一中学
江门市第二中学
江门市江海中学
江门市棠下中学
新会区第一中学
新会区华侨中学
新会区陈经伦中学
新会区东方红中学
台山市第一中学
台山市华侨中学
开平市第一中学
开平市开侨中学
鹤山市第一中学
鹤山市鹤华中学
恩平市第一中学
新会区第二中学
阳江市6所
阳江市第一中学
广东两阳中学
阳春市第一中学
阳春市第二中学
阳东县第一中学
阳西县第一中学
湛江市11所
湛江市第一中学
湛江市第二中学
湛江市第四中学
湛江港务局第一中学
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雷州市第一中学
廉江市廉江中学
廉江市第二中学
遂溪县第一中学
吴川市第一中学
徐闻县徐闻中学
茂名市15所
茂名市第一中学
茂名市实验中学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茂名市第二十中学
化州市第一中学
化州市第六中学
高州市高州中学
高州市第一中学
高州市第二中学
高州市第四中学
电白县第一中学
电白县电海中学
信宜市信宜中学
信宜市第二中学
信宜市华侨中学
肇庆市7所
肇庆市肇庆中学
肇庆市端州中学
肇庆市第一中学
封开县江口中学
广宁县广宁中学
四会市四会中学
德庆县香山中学
清远市4所
清远市第一中学
英德市英德中学
佛冈县第一中学
清城区第一中学
潮州市5所
潮州市金山中学
潮州市高级中学
饶平县第二中学
潮安县松昌中学
潮安县庵埠中学
揭阳市5所
揭阳市第一中学
揭阳华侨中学
普宁市第二中学
揭东县第一中学
揭西县河婆中学
云浮市8所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云浮中学
罗定市罗定中学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新兴县第一中学
新兴县华侨中学
郁南县西江中学
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一级中学的师资在当地都是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收费都是按照国家要求收取。
有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肇庆市第一中学、广东肇庆中学、四会市四会中学、肇庆市第十二中学等。
1、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原名高要县华侨中学,创建于1987年,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高要一中位于高要城区内,与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历史名城肇庆市一江相望,二桥相通。
高要一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教学理念。创建“书香校园”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此理念。
2、肇庆市第一中学
肇庆市第一中学是端州城区一所公立老牌名校,其前身是宋朝名相包拯当年在端州创办的星岩书院,始创于1041年。
历代以来,一中都以严谨和谐的校风、骄人的办学成绩享誉社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历史。
肇庆市第一中学是国家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肇庆市重点中学。
3、广东肇庆中学
广东肇庆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是广东省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新课程改革试验样本校、“十五”期间教育部重大教育科研基地、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573年的两广端溪书院,1905年改为肇庆府中学堂,素有“西江最高学府”之称;1949年11月起定名为广东肇庆中学;2011年,在大旺中学另办有广东肇庆中学大旺实验学校。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为初中部,新校区设有高中部和新疆部,总占地283亩,总建筑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全校共有99个班,在校学生5095人,高中部本地学生2636人,初中部学生1836人,有教职工478人。
4、四会市四会中学
四会中学始创于1929年,经过80余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会中学以“德才至善、知行相济、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学校”为办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四会中学顺应潮流,沉稳求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形成了“对话与交流”的教学模式、“沟通与理解”的德育模式、“效率与和谐”的管理模式,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搭建了宽阔的舞台。
5、肇庆市第十二中学
肇庆市第十二中学创办于 1985年。学校坐落在肇庆城区西北部,东临风景旖旎的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七星岩,西近宏伟的市体育中心。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有电教中心、学生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馆、生物园、地理园、史地专用室;
有通过省达标验收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有功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以及 2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肇庆市第一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肇庆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会市四会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肇庆市第十二中学
关于本次封开县广信中学和广东省省一级中学有哪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