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初中学校排名前十的问题,以及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地理环境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东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属匈奴。北魏属柔然、高车。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宋代属伊州。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代属瓦剌和硕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清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4年恢复巴里坤县名,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哈密市。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下辖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地处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新疆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2006年被中国确定为五类地区。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09公里,设有中国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1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2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3.8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占2.55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2010年县域总人口10.24万人,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35%,其他少数民族占2%。县辖15个乡镇场区、46个行政村。境内驻有兵团农十三师红山农场和哈密地区伊吾马场。1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文化遗迹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唐朝大河古城等,风景名胜有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等。
驾车路线:全程约136.6公里
起点:哈密市
1.哈密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广东路行驶930米,过右侧的千福商行,直行进入广东路
2)沿广东路行驶110米,在第1个出口,朝天山北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天山北路
3)沿天山北路行驶1.8公里,过左侧的九重天大厦约80米后,右转进入前进东路
4)沿前进东路行驶470米,左转进入环城北路
5)沿环城北路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北郊路
6)沿北郊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X51566
7)沿X51566行驶490米,稍向右转
2.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Z504
3.沿Z504行驶62.3公里,进入S303
4.沿S303行驶62.9公里,直行进入天山路
5.哈密地区内驾车方案
1)沿天山路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广场南巷
2)沿广场南巷行驶500米,右转进入汉城东路
3)沿汉城东路行驶80米,到达终点
终点: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县城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595公里,东南离伊州区131公里。
巴里坤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现已探明煤、石油、芒硝、黄金、膨润土等30余种。
煤炭:截至2010年,巴里坤煤炭资源远景储量预测资源量712亿吨(巴里坤煤田312亿吨,为国内稀缺煤种,是煤焦化和煤化工的良好原料;三塘湖煤田400亿吨,是优良的动力、发电和煤化工原料),已探明资源储量25亿吨(巴里坤煤田18亿吨、三塘湖煤田7亿吨)。
芒硝:巴里坤芒硝主要分布在巴里坤湖,截至2010年,资源净储量4893万吨,其主要产品硫化碱市场份额占全国的25%,是全国三大硫化碱生产基地之一。
石油:巴里坤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塘湖盆地,面积2.3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预测油气资源当量9.3亿吨,已探明石油资源量5.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00亿立方米,被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验收确认为亿吨级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重点实验区块和实验项目。 2013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执行24小时值班和“网格化”巡逻防控制度。投入3000余万元,完善了乡镇、村(社区)安全防范设备,在重点要害单位、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安装了371个电子监控探头,实行视频监控。执行县领导包案、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年办理信访事项488件,调解矛盾纠纷2881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2012年下降21%。
(1)概况
勘查区属巴里坤县管辖。该区向南经80千米简易道路可与巴里坤县煤矿—大河镇县级公路相接,向东经40千米简易道路可与三塘湖—淖毛湖县级公路相通,外部交通较便利。位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凸起西南部,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较为平坦。该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内及附近无地表常年水流。
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开展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煤矿,工作程度为详查。
(2)成果描述
详查区煤层煤类主要为不黏煤,具有低水分,特低灰—中灰分,中高挥发分—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中磷,高热值—特高热值等特点,是良好的工业用煤及民用煤。
新增资源储量(333+334)335.30亿吨,其中(333)及以上247.7亿吨,(334)资源量87.6亿吨。区内1000米以浅资源储量49.32亿吨,其中共获得(332+333)资源储量47.40亿吨,(332)资源量25.94亿吨,(333)资源量/储量21.46亿吨,(334)资源量1.92亿吨,(332)类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53%。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本次工作共完成机械岩心钻探55个孔,总进尺34106米,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和简易水文观测。基本查明区内可采煤层煤的物理特征、化学性质与工艺性能。
巴里坤历史悠久。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就有建置记载。
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历史上曾有过蒲类(西汉)、甘露川(唐代)、巴尔库尔(元代)、巴里坤(清初)、镇西(清代)等不同称谓,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
巴里坤文化淳厚,民汉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庙宇文化、城池文化、遗址文化等,被史学家推崇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
巴里坤素有“古牧国”、“文化重镇”之称和“万驼县”的美誉,是新疆历史上“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
2007年,巴里坤社火脑阁抬阁、民间故事、巴里坤小曲子、汉族节日习俗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疆汉族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共7个,巴里坤占4项)。
企知道数据显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宏泰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05-24,注册资本3000.0万人民币,参保人数15,是一家以从事其他采矿业为主的企业。
在知识产权方面,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宏泰矿业有限公司拥有专利信息达到15项。此外,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宏泰矿业有限公司还对外投资了1家企业,直接控制企业1家。
基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宏泰矿业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知识产权布局以及经营数据,满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基础条件,可提前规划。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宏泰矿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就上企知道-免费查企业、查老板、查风险,还能找商机
OK,关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初中学校排名前十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地理环境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