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哪儿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哪儿以及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稳步发展、成绩斐然(1987-1998)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987年春,县人事局、畜牧水产局等单位,从第一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97名学生中,择优录用了61人,其中22人被聘为乡镇干部、39人聘为专业厂场的技术工人。举行毕业典礼时,校长傅振声率县党、政、人大、政协及联办单位主要领导15人到会祝贺。这一年设立了生产实习处,规范、管理职业学校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工作,李晓春任主任;新开服装专业,眭耀文、颜建成老师指导学生李波办的手抄报《晨光》,在全国中等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获三等奖。
1988年在城关开设服装展销、家电维修两个门市,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实习窗口,将经营理念和实践引入教学;马寿华、颜建成、陈恢庆老师指导学生办的《春风》、《北极光》等五种报纸,在全国手抄竞赛评比中获中专组1个三等奖、4个二等奖,是本届评比竞赛的学校中获得最多的学校。
1988年4月,国家教委计财司领导在省教委副主任冯象钦陪同下,来校视察,12月,市委、市政府率全市各县书记、县长来学校召开职业技术教育现场会,省科协领导也来校视察、指导学校工作。经省教委检查验收,学校被认定为“合格职业中学”,成为全省30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之一。
这一年新设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业类别已达7个。根据专业涵盖面扩大的实际情况,县政府行文将学校更名为衡东县第一职业中学。
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校第一次组织毕业生到深圳集体就业。现在这些毕业生中事业有成,当董事长、总经理、主管者大有人在。学校曾多次请他们回校现身说法,起了很好的推动、示范用作。
1989年下学期,根据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对所有校办实习厂、场、店实行专业对口承包,实行班主任领头并承担经济风险、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参与、按比例分红的承包责任制,订有完善的管理、操作制度,大大调动了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实习厂场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也从中摸索出融教学、学习、生产经营、科技推广于一体的新路子,这种方式,在省、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9年3月,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向天来校视察,4月,省教委主任龙禹贤来校视察,市教委领导周克皓、高国全、李康夷等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1990年4月,学校通过省教委复查验收,6月晋级职业中专,9月列为全省试办示范性职业中学。1990年衡阳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
1991年在离校区不远的赵家凹村征收了118.187亩林地,作为林果专业的实习、生产基地。
1992年引进良种水果奈李并建成约10亩面积的奈李园,使学生成了全县的奈李种植、培训,推广、种苗供应基地。在校学生不管学的农科还是工科专业,每人免费拿10株奈李苗回家种植,使得这种新型、质优、高产水果一下子便在全县遍地开花,迅速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学校建起了土高压消毒塔、制造了土接种箱、面向社会开办了食用菌生产培训班,在全县迅速推开了食用菌的生产。学生罗卫军、罗卫国兄弟,利用课余时间搞蘑菇生产,当时衡东菜市的食用蘑菇大多是他兄弟的产品,当年获纯利8000多元,解决两兄弟的学费绰绰有余。
1992年学校与边远、贫困的德圳乡签订了《校乡联姻、科技兴农》协议,派专业教师、学生,定时与驻点联系,先后40余次深入该乡林场、果园、渔场、猪场进行技术指导、科技示范;散发科技资料上万份,接受辅导农民达7500多人次;提供奈李苗5000多株,鱼苗2.5万尾,良种猪苗150头,使该乡一年内就涌现了28家种养大户,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联合县财校、卫校共同推进衡东县的职业技术教育,探索职教规律,这三所学校在1993年成立职业教育协会,定期开会研讨职教工作,并且共同出资建立职教基金。1993年下学期,三校联合举行的文艺晚会取得圆满成功,职业教育在全县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993年试行由学生公开选聘任课教师,把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工作态度、能力等推到学生检验的最前沿。学校对四名落聘教师采用停薪留职方式,由落聘教师自行另谋职业。这四名教师经过一年摸爬滚打,尝遍自谋职业的酸甜苦辣,回校恢复工作后,每个人的思想、工作作风有了质的变化,都获得学生欢迎,后来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
1993-1995年为争创省重点职业中专时期,学校新建了学生实验大楼、阶梯教室、师生宿舍楼、计算机室、语音室、锅炉房、两栋教学楼加层等教学、实验实习及生活设施,添置了大量图书、仪器,办学软、硬件有了很大提升。
1995年5月接受省教委的评估检查,经国家教委批准,省人民政府于1996年10月授牌,成为湖南省重点职业中学。
争创省重点期间,全校师生紧密团结在党支部、校行政周围,思想高度集中,行动高度一致,学校具有高度的凝聚力。眭耀文、许光林、赵新根老师辞掉了去广州、深圳当厂长、经理、高级技工和高薪聘请,青年教师王勋业已拿到了调往爱人工作单位的调令,他不但自己没有去,还通过努力将其爱人调来这里。在经济大潮汹涌、经商下海成为时尚、其他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纷纷“东南飞”的时候,该校是惟一没有教师下海的县办中学。
从建校到1995年成为省重点职业中学,历时15年,送走了5届毕业生,这些以农科专业为主,服装、电子专业为辅的毕业生,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骄人成绩。林果专业罗丹是中国农大博士生,现在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家经专业谭斌是西南农大硕士研究生,发明柑桔酿酒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已取得新西兰博士学位。水产专业谭焱良对口考入湖南农大,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在是湖南农大院团委书记。吴将林、罗国吾等28名毕业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带领乡亲们务农、脱贫致富,成绩突出,被提拔到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镇长、副乡镇长等领导岗位。服装专业文旭明对口考入湖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在十大名牌衬衫“益鑫泰”的技术顾问,担任过湖南电视台“建国五十周年文艺晚会”服装总总监。服装专业的武文斌对口考入湖南师大,毕业后获得全国纺织院校服装设计大赛金奖。水产专业的袁金星以过硬的技术和突出贡献,成为厦门市十大外来杰出青年,受到胡锦涛同志接见。扎根农村,利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致富的学生更不乏其人。畜牧专业刘爱平,带领370户农民组建爱平养殖集团,年产值过亿元,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受到胡锦涛同志接见。水产班毕业学生郭东乃承包了村里40亩果园、13亩水库、搞了3亩稻田养鱼、牲猪年出栏150头,成为远近闻名、带领乡亲致富的综合种养大户。
1996年该校应广州军区后勤部所属万田农场之请,派出一名专业教师率5名应届毕业生前往,他们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方法,使这个年出栏近万头牲猪、预计当年要亏损25万元的猪场起死回生,当年不仅没有亏损,还盈利20万元。农场除开支付5名从事劳动的毕业生的工资外,学校没有要农场给付派出的专业教师的工资,更没拿该农场一分钱酬谢金。
1996-1998年,学校进一步稳定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满足市场的多种人材的需求,增设了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工艺美术、机电、企业管理、商贸英语、文秘保安等专业,农科专业则因生源萎缩停止招生。
傅振声校长(兼)1984.7-1992.8辞去兼职
刘美扬副校长1984.7-1986.8在职
赵海楠副校长1986.8-1990.8调离
郭豪雄副校长1988.11-1989.8调离
汪礼煌副校长1984.7-1995.12退休.
凌斐如副校长1990.8-1998.4退休
罗利辉副校长1994.9-2003.7调离
李湘淼副校长1995.9-1998.8免职
眭耀文副校长1998.8-2003.8升职
刘美扬党支部书记1991.8-1992.2调离
阳发钧党支部书记1992.-1992.12调离
1、1999年大学、普高扩招对职业教育的冲击,远远超出职教人的预料,一时间,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全面滑波,主要表现在招生困难、人心浮动上,职业教育处于低湖。
2、学校采取了加强内部管理、稳定教工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搞毕业生追踪调查,邀请事业成功的毕业学生回校现身说法等措施,树立榜样、增强师生信心共度难关,使大家坚信,初、中级技术人才永远是社会的需要。当扩招热过去,由扩招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办学条件赶不上学生激增带来的困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等种种弊端涌现的时候,另一个职教春天又将开始。
3、学校离县城约5公里,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农村砂石机耕路与吴集镇相连,交通十分不做便,受地域限制又无法扩大校区。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该校与搬迁到城关的县交警大队达成协议,整体购买交警队原址作为新校址,签了文字协议、付了定金。当时的县里主要负责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竟出面横加阻挠,利用手中权力,强行将交警队原址以低于该校的购买价卖给一个私人老板,使该校错失发展良机,这次千载难逢机会的丧失,至今成为衡东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憾事。
4、购买县交警队原址作新校址的举措失败后,校长刘美扬为搬迁校址又耗时3年多,花费极大精力奔波于省、市、县有关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忍受政策性补贴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所带来的困难,为学校筹集经费。通过县、市、省的重重审批,学校又征收了紧挨吴集镇侧315省道边,占地160多亩的一大片林地作为新校址。要在这片松林蔽日、荆棘丛生的林地上创办一所新学校谈何容易,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衡东县财政保工资发放尚且十分不易,哪来财力支撑?巨额启动资金难以到位,林地一直闲置。目前,学校正在为建设新校区申请国家资金,我们相信,举省、市、县乃至中央财政之力,有着二十多年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衡东职业中专学校,必将在未来新校址的广阔天地里,创造出更辉煌的办学业绩,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5、校区狭小严重制约学校发展,搬迁新址又成泡影,为保省重点,县委、政府做出抉择,1997年衡东八中并入该校,成为分部。初中班继续招生,工艺美术专业则办到了分部,还招了2个普高班,衡东职专成了一所集职业技术教育、九年义务制初中教育和普高教育于一身的综合学校。2003年下学期,在职教滑波的大背景下,职专招生不尽人意,政府决定仍恢复八中建制,八中便从该校分离出去。
6、在办学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校仍坚持为社会培养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初、中级技术人材和担负向高一级职业技术院校输送新生的任务,从87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与职业学校实施对口招生以来到2003年,该校共输送到大学深造的学生685名。最初几年由省里分配对口招生指标到市,再由市分指标到校,1989年与1990年,该校水产专业囊括了衡阳市全市的录取指标,分指标到校时期,该校每年都要超指标录取1-2名,这种情况是全市唯一的,因而产生了深远影响。
7、学校在省、市的综合办学效益颇有一些名气,多次在省、市职教工作会上介绍经验,建校至今,学校取得的成绩涉及许多方面,先后4次评为省市先进单位,2次评为省先进教育集体,3次夺得衡阳市职教系统教学管理评比冠军,4次评为市课外科技活动先进单位,评过市双文明单位,二星级文明单位,校工会及校团委几乎年年评为先进单位,13次在省市职教工作会、研讨会上介绍经验,《中国教育报》、《职业技术教育》、《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5次登载过介绍学校的文章,省、市电台,电视台5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上述办学成绩,为保省重点、迎接大学、普高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起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8、总结这段办学历史,还得说说刘美扬同志,从1984年上任到2003年8月调离,在这所学校担任主要领导20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工作历史代表了这期间衡东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他殚精竭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先后多次获得过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级中学十优校长、十佳校长、市优秀老年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02年评为特级教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